
不少人認為,好父母——特別是好母親——都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子女,與他們一起成長,才會讓孩子心智與身體發育得更好。然而,美國最近一項大規模統計研究推翻了這個觀點,指出父母陪伴子女時間多寡,不會影響到子女的未來發展。
在過去半個世紀,美國父母的親子時間不斷增加。父親的時間從1965年每星期平均2.6小時,上升3倍至2010年的7.2小時。而母親則由10.5小時增加至13.7小時。
至於香港,家長花在子女身上的時間似乎則更多。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2007年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受訪母親每星期陪伴子女的時間平均超過30小時。

但是,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家Melissa Milkie的團隊,卻提出不同的看法。
Milkie的團隊在學術期刊《婚姻與家庭》刊登首個關於父母陪伴時間與子女發展關係的大型研究。研究影響範圍包括子女的學業成績、行為和情緒表現等。結果顯示,對3至11歲的孩子來說,家長花多少時間陪伴都不會影響他們的發展;而對於青少年的影響,也是十分輕微。
Milkie說:「我可以給你看20個統計表,其中19個都反映出,家長花多少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的表現都沒有任何關係。」
陪伴時間質素比長短重要
相反,如果父母(尤其是母親)在睡眠不足、內疚、焦慮或壓力下陪伴子女,反會對子女產生傷害。
另一位研究員,俄亥俄州的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社會學Kei Nomaguchi指出:「尤其是當母親要在工作中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那壓力對孩子其實會有負面影響。」

這並不是說,父母的陪伴並不重要。不少研究表明,優質的親子時間,譬如是給孩子說故事、一起進餐或交談,對孩子表現親切和關注,對於他們都有正面的影響。
親子時間長短唯一影響到的,是處於青春期的子女。與母親共處時間較長的少年,相對較少出現犯罪行為,也較少會接觸酒精、毒品,數學成績也會較好。另一方面,研究發現,每星期能夠與父母共處6小時,對青少年也會產生正面影響。
「而這(每星期6小時)也不是很多的時間。」Milkie說:「這項研究是希望減少父母對陪伴時間長短的愧疚感,並讓大家知道,對孩子來說,甚麼才是重要。」
母親成子女未來成就關鍵
另外,這項研究更意外發現,母親的收入及教育程度,與子女未來成就有密切關係。

Milkie指出:「如果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怎樣幫助孩子成長,根據我們的研究顯示,投資社會資源去支援家長的精神健康和社會經濟地位,會比單純在孩子身上花時間更有效。」
-
隨著確診個案回落,突如其來的「提早暑假」亦進入尾聲。考慮到防疫因素,教育局宣佈全港學校分階段式復課,更提出師生每日須在家完成快速抗原測試,顯示陰性結果方能回校。此安排引起社會討論,有機構特意進行網上問卷調查,了解意見。24 day ago
-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沒有巴掌日(International Spank Out Day)。你有否聽過鄰居打罵小孩?或在公眾場所目擊成人對小孩動手?體罰對小朋友的成長影響之深遠,有受害人童年時受家人體罰,中學時期有6成時間在醫院中度過,花了許多年才慢慢走出陰霾。25 day ago
-
家庭成員的角色各有不同,對於孩子而言,母親在家中的地位如何十分關鍵。由媽媽的地位可以反映出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亦可以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孩子感到最舒服幸福的時候,媽媽扮演著什麼角色呢?27 day ago
-
所謂「禮多人不怪」,每逢親密的女性長輩生日、母親節等,作為子女或後輩都應表達關心和感謝。花對任何年紀的女性都有一種獨特魔力,送花和訂花前認識如何選擇合適的花束和認識花語,唔怕踩中地雷。28 day ago
-
平淡是福,當你遇見一位願甘於與你平淡的人,請好好珍惜,別忘了相遇而相知的本身已不容易,何況是相愛?愛情從來不是容易順利的事,抱怨未遇見對的人,卻又同時不知道自己想遇見什麼人,結果還是由際遇來告訴你,怎樣的人才是最好陪伴你一輩子的人。1 month ago
-
仔女日漸長大,開始懂事,爸媽的說話舉足輕重。以下十句是本港青少年表達最想聽父母說的話,每句說話背後蘊含一份意義,值得港爸港媽反思。即使對年齡較細的小朋友同樣適用,日後多應用於日常親子相處。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