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抗疫中藥藿香正氣片 小朋友服用要留意乜?
最近疫情嚴重,香港物資短缺情況下,北京同仁堂向香港政府捐贈十萬盒藿香正氣片,但實則的應用是如何?小朋友又可以服用嗎?香港註冊中醫師趙曄會跟大家分享。

1. 新冠肺炎確診者康復後有冇後遺症?
趙:根據臨床數據顯示,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不但會造成肺部組織損傷,還會影響消化系統及損害神經系統。在消化系統方面,會令患者出現腹瀉、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而神經系統方面就會導致失眠、記性欠佳、味覺及嗅覺減退等情況,上述症狀更可維持6個月或以上。
2. 食什麼中藥可以調理?
趙:中藥處理此種問題,沒有調理,只有治療。調理是沒有明顯症狀,調理體質。
中醫根據不同人的體質、症狀進行針對每一個個體的治療方案。不同體質,寒熱不同,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強弱不同,中病毒後表現出的症狀不同,用藥當然不同。
目前市面能買到的中成藥,主要針對呼吸和消化系統。而針對消化系統的,目前能買到,也最有效的就是藿香正氣系列。至於呼吸系統,目前就是感冒葛根湯、小柴胡顆粒、感冒止咳顆粒、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

3. 為什麼藿香正氣片、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襄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起了作用?在中國醫治新冠肺炎上,如何和什麼時候應用?當中有何分別?可達致什麼效果?
趙:中醫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處理過無數次瘟疫,這次新冠病毒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屬於濕邪疫,所以主要治療思路就是祛濕。這其中就包括兩大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兩者又是互相影響的。
消化系統:藿香正氣片
成份: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朮、半夏、陳皮、厚朴、桔梗、甘草、生薑、大棗
方子以二陳湯為基礎(化痰祛濕),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調整胃腸的芳香揮發性藥劑而成。目的就是對人體進行排濕,用芳香、利水、溫燥的藥物將人體多餘的垃圾排出。提升人體自我恢復的能力,製造一個乾燥的體內環境。
使用方法:消化系統弱的人中病後就會怕冷的,同時有嘔吐、腹瀉、腹脹。按說明書服用即可。
對於沒有中病的人,平時消化系統又不好,舌苔厚膩。就可以2至3天吃一次,給體內製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樣就算中了也會比較輕,或者恢復得快。

呼吸系統: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
前者是偏重熱比較重的,病人自我感覺惡寒輕或不惡寒,甚至怕熱,咽紅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質紅,苔薄黃。
後者用於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

總體來說藿香正氣是針對消化系統舌苔厚白膩,金花清感是呼吸系統熱重舌紅,苔薄黃,連花清瘟是呼吸系統高熱,發燒,咳嗽,重肌肉酸,痛舌偏紅,苔黃膩。
使用時要根據每一個體質應用。
4. 哪些人適合或不適合服用?小朋友適用嗎?哪一種劑型會適合小朋友?需注意什麼?
趙:藿香正氣片是一味家喻戶曉的中成藥,其處方來源於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已沿用了幾百年,方中沒有含任何劇烈中藥,在醫學典籍上暫時沒有記載任何不良反應,可以作一般人士疏解外感及調整胃腸時服用。一般而言,藿香正氣片藥性溫和,小朋友是可以服用的。但藿香正氣水含有乙醇,既然含有酒精,因此小孩不能服用藿香正氣水。順帶一提,孕婦及對於酒精過敏的成人也不適宜用藿香正氣水。
5. 當小朋友服用後,有什麼食物是不能同時進食?
趙:忌食油膩、辛辣、太營養的、粘膩的如糯米、容易讓脾胃生濕的食物。

6. 市面上有藿香正氣片、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軟膠囊,有什麼分別?如何選購?各種劑型注意事項?
趙:藿香正氣片、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軟膠囊成份基本上相同,只是劑型上不同。藿香正氣水因為含有酒精,使用者需要注意,駕車、做精細工作的人、酒精過敏人士謹慎服用。
7. 如何分辨藿香正氣片的真偽?哪裏可以購買?
趙:選購中成藥産品時,需要看清楚産品包裝上是否已印有衛生署註冊編號。市面上有不同藥廠生產藿香正氣片/水/軟膠囊,建議消費者可以考慮購買信譽良好或歷史悠久的品牌,較有品質保證。
8. 當服用藿香正氣片時,需要配合什麼食療或藥療?需要注意什麼?
趙:忌食油膩,辛辣,太營養的,粘膩的比如糯米,容易讓脾胃生濕的東西。
9. 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我們應如何處理?
趙:可留意以下5點:
1) 日常要儲備常用的中成藥。
2) 禁忌以上的食物,注意休息。
3) 諮詢中醫師,能吃湯藥最好,沒有就用手頭的可以買到的中成藥。
4) 如果家裡有艾灸、刮痧板、拔罐器都可以根據中醫指導應用。
5) 每天儘量出一點微汗,幫助排毒,切記不渴大汗。

10. 有沒有在疫情中推介的食療、茶療或藥療?
趙:食療以健脾利濕為核心:如赤小豆、薏苡仁(利濕)、玉米鬚(利尿)、花椒(燥濕)
注意︰
1) 少吃,保持一點饑餓不要吃飽,讓脾胃保持活力
2) 不吃濕寒之物水果,如沙律,因為寒濕
3) 經常揉腹
4) 艾灸:神闕/肚臍關元/肚臍下4橫指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
患有子宮腺肌症的孫慧雪近日公佈懷上2胎,鼓勵不少同樣想懷孕但受此病困擾的女士。究竟子宮腺肌症患者懷孕風險如何、又可以痊癒嗎?今次便找來婦產科醫生李閏婷為計劃懷孕的準媽媽解答以上問題!3 day ago
-
新的一年開始,大家知不知道廿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立春」,「立」指開始,「春」是生長和溫暖。「立春」寓意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結束,開始進入萬物生長和風和日麗的春季。在大自然界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萬物開始回復生機和生長的跡象。5 day ago
-
疫情下大家經歷生活改變,尤其小朋友面對學習環境轉變,不能與同學及朋友見面玩樂。雖然復常在即,但重新適應對小朋友反而會產生焦慮!今次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君訥就為家長分享如何管理小童情緒,如他們出現焦慮又可如何處理。9 day ago
-
俗稱「風疹」的蕁麻疹即中醫的「癮疹」。以皮膚局部或全身出現風團、瘙癢為特徵,時隱時現。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在短期內約一星期可痊癒,慢性則反復發作達數月甚至數年。 中醫認為風疹的發病根本是由於稟賦不耐,意思即是由先天或後天積漸而成的一種容易感受外邪或對食物過敏的體質傾向。每遇季節變換外邪侵襲;或因過食膏脂厚味、海產發物;又或遇上壓力精神緊張焦慮抑鬱,便易...24 day ago
-
家長最注重孩子生長問題,太矮或過肥,過瘦都會令父母大為緊張,就如剛為阿根廷贏得世界杯冠軍的美斯,童年時被確診患上「侏儒症」 - 生長激素缺乏症,需每晚注射生長激素。對於兒童生長問題,兒科專科醫生 – 徐梓筠醫生分享以下資訊。29 day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