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除了學校常規授課轉為在家學習,所有康樂設施和活動亦暫停,孩子長時間逗留在家,家長都為如何幫他們「放電」而頭痛。以下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梅筠介紹一些適合幼稚園學生在家進行的多元感觀活動,開心玩樂之餘,同時能全方位增強孩子的肌力、平衡感、視覺、聽覺、專注力及創作力等。
一)滾地葫蘆
孩子躺在地墊上,頭向右轉,身體跟着順時針方向翻過去,持續翻滾數圈,再反方向翻滾。
開始時,家長可輕握孩子的腳踝或前臂,協助孩子翻滚。
延伸活動:翻滾時,孩子可拿著球高舉雙手或以雙膝夹着一個豆袋。
發展範疇:前庭覺、身體覺、左右和四肢動作協調。
二)旋轉木馬
家長抱着孩子坐在旋轉辦公椅上,慢慢地向順時針方向轉五圈,由向逆時針方向轉五圈,每個轉動方向維持約三十秒。
發展範疇:前庭覺、觸覺、聽覺(聆聽及理解)、身體覺。
注意:進行前庭刺激活動時,若孩子或家長前庭覺較敏感,可能會感到暈眩或不適。可按情況調節活動的速度、幅度、時間或選擇其他活動。
三)手指摸摸,袋中尋寶
將五款不同形狀的積木放在布袋內,孩子雙手放入布袋中,不用眼看,單憑用手觸摸去找出指定形狀的積木。
延伸活動:可選擇孩子熟悉的的文具、小玩具或日用品代替積木。
發展範疇:手指觸識覺、聽覺(聆聽及理解)、對日常物品的觀察力。
四)紅綠燈
將紅色和綠色玻璃紙分別包着兩支電筒,使電筒發出紅光和綠光。
關掉室內燈光,紅光和綠光隨機射在地上或牆上。
紅光出現時,孩子站在原地不動;當綠光出現時,即雙腳跳往綠色光點或用手拍擊綠光。
發展範疇:視覺(凝視和跳視)、四肢協調、跳躍力、空間感、時間、專注力。
五)桌面滚球
甲)雙方對打:孩子和家長站在桌子的兩端,輪流用手將網球沿桌面撥向對方,盡量不失球。
家長可將球推向不同方位和加旋轉力,令遊戲的變化更多。
乙)左右手對打:孩子站在桌邊張開雙臂,左右手將網球來回一推一擋,看看可以連續來回多少次。
延伸活動:在桌上設一個小龍門,挑戰孩子將球推入龍門。
發展範疇:視覺追蹤訓練、手眼協調、空間感、時間感。
六)敲擊樂團
用新年禮物剩下的金屬、塑膠及紙製盒子、罐子作敲擊樂器。
給孩子一雙筷子,讓他敲擊各款盒子罐子,創作自己的節奏及旋律,更可跟父母一起創作,組成一個敲擊樂團!
延伸活動:家長可敲出簡短的旋律,讓孩子重覆一次。
發展範疇:聆聽技巧、分辨聲音、聆聽記憶、專注力、節奏感、音樂威、手眼協調。
七)踏步機械人
孩子跟隨敲擊樂器的節奏,時快時慢地上落踏板。
當敲擊聲停止時,孩子要即時煞停動作,靜止不動,仿如被關機的機械人。
延伸活動:可變換動作,如跑步、地塾上翻滚及加入手部動作等。
發展範疇:聆聽技巧、分辨聲音、專注力、節奏感、動作協調、肌力鍛煉。
八)新兵繩子操
將繩子的兩端固定在三十公分的高度,讓孩子在繩子下爬過。
延伸活動:嘗試跳過繩子,可以前跳、側跳或後跳,按能力調校繩子的高度。
發展範疇:手腳協調、肌力鍛煉、空間感。
九)結束前整合
孩子俯臥或維持瑜伽嬰兒式姿勢,家長用手沿着脊椎輕輕按摩孩子的背部,幫助他從強烈的感觀刺激慢慢回復至平靜狀態。
發展範疇:情緒調節、觸覺、身體覺知、放鬆緊繃的身體。
孩子進行以上每項活動不應超過兩分鐘。家長可配合孩子的狀態和環境,編選數項活動,組成一節十分鐘的訓練,每天進行二至三節。一切以安全和樂趣為先,與孩子齊齊發揮創意,豐富活動內容,享受互動的親子時間。
感謝下列機構和人士協助製作本期專題:
‧麥月曦小朋友及媽媽參與拍攝及授權刊登影片和照片
‧葉素華協助拍攝影片
‧APAPhysiotherapyServices借出場地進行拍攝
‧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以上資料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梅筠提供
-
小巴膠牌甚有本土特色,黃大仙現崇山商場5月下旬舉辦麥錦生師傅創意小巴牌匙扣工作坊,教親子製作創意小巴牌匙扣,只需like & follow民坊Facebook及Instagram專頁,預先登記就可免費參加,名額有限,報名要快手。4 day ago
-
大家用完卷裝廁紙、透明封箱膠紙或牛皮膠布後,會怎樣處理當中的圓形紙筒?家長們不妨跟從以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Playright提供的小點子,好好善用這些圓形紙筒的特性,創作一系列好玩又富創意的親子小遊戲,將廢物重生之餘,更可以在家中消磨時間,促進親子感情。18 day ago
-
戲院未重開,今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 (KIFF) 《KIFF 2022 Online》將於4月10至17日一連8日在網上舉行,免費限時放映德、英、南韓、吉爾吉斯、本地的精選電影,一家人可以在復活節假期留在家中觀看好戲。1 month ago
-
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因為疫情而提早暑假,小朋友宜趁這個時期自我增值。本地原創動畫及幼兒玩具品牌Donut and Ah Meow(咚咚仔與咕咕喵)免費推出「假期玩住學」影片系列及工作紙,每日約花15分鐘,學習動物、英語、科學、DIY等知識,過一個充實長假。2 month ago
-
根據「賽馬會家校幼兒體適能學堂」計劃中的「家長運動習慣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子女一起做運動的次數及時間不多,亦較少機會或意欲與子女一起做運動,並往往會將幼兒體能活動之責任交予家傭、老師或興趣班的導師。其實親子運動實在有太多好處了!2 month ago
-
第五波疫情肆虐,部分中小學已今日起陸續「提早暑假」,家長都唔想小朋友浪費長假。有基金會推出免費趣味網上興趣班,俾小學生每日花1小時動腦筋、鬆筋骨,從體驗中學習。興趣班由專家團隊設計,費用全免。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