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
MIS-C攻擊全身器官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兒科專科醫生兼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張蔚賢醫生指出,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由新冠病毒引發,他說:「兒童感染新冠後,免疫系統有機會受刺激而導致紊亂或引發過激的反應,出現多重器官炎症,影響心臟、腸胃、肺、腎、神經系統等等。」

歐美早於2020年新冠爆發時已出現個案,每1萬名兒童就有3至4宗MIS-C。香港由2月第五疫情爆發後亦出現同樣情況,香港兒科心臟學會綜合公立醫院和私家醫生資料,發現本港有11宗確診或懷疑個案,患者年齡界乎3至12歲,全部已確診感染新冠,而大部分個案於確診後第14天後發病。11宗病例有5宗需要接受深切治療,有個案心臟機能受損、血壓非常低,需要使用強心藥;亦有患者出現心律不正。另有1例中樞神經系統受影響,出現神智不清症狀。
張醫生續指,由於MIS-C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之相似,增加斷症上的難度。「大部分MIS-C患者會發燒、出紅疹、眼紅、口腔黏膜發炎、頸部淋巴結腫大,這些症狀與典型的川崎病非常相似。」

留意兒童染疫後身體狀況
如果兒童發燒,尤其於新冠感染後數周內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帶孩子接受醫生評估,有可能需要入院觀察。
1.紅眼
2.皮疹
3.頸部腫脹
4.嘴唇乾裂和士多啤梨脷
5.腹痛、嘔吐和/或腹瀉
6.疲倦、四肢冰冷、腫脹、呼吸急促
症狀及發病年齡不同
MIS-C與川崎病略有不同,川崎病是急性全身血管發炎性疾病,主要攻擊兒童心臟,如患者未有獲得適切治療,可引發心肌炎、心外膜發炎、心瓣倒流、冠狀動脈病變等;MIS-C則有可能攻擊全身器官,尤其是腸胃。
張醫生表示,「兒科醫生於臨床上見到不少MIS-C患者有痾嘔肚痛,典型的川崎病患者則很少有此情況。」
另一個不同之處,第五波疫情的MIS-C兒童患者超過一半大於6歲,張醫生指出,川崎病患者通常年紀更小,「很多個案5歲以下發病,臨床上亦見不少個案於2歲或更早以前發病;MIS-C兒童患者年紀較大,歐美患者多數為9歲以上的兒童。」要分辨以上兩種疾病,醫生需要仔細評估,包括驗血、心臟評估、心臟超聲波等。

大部分兒童可康復
張醫生表示,兩種疾病的患者如能及早治療,多數都能康復。家長無須過分憂慮,一般兒童最好接種新冠疫苗預防感染新冠。至於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由於感染新冠的重症率比健康兒童為高,疫苗仍是預防併發症的有效方法。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2 day ago
-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17 day ago
-
幼童未必能好好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他們感到不適,家長須多加留意,否則可能釀成悲劇。巴西一名四歲女童睡覺時被蠍子螫醒,但因不懂說明情況,結果其母只讓女兒喝一杯水,便讓女兒重新回到床上。最終女童再被蠍子螫到,更因蠍子的毒液引發心臟停頓而不治。1 month ago
-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1 month ago
-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2 month ago
-
學生期待4月19日起回復面授課,返學前必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好多家長擔心年幼仔女抗拒、撩鼻時掙扎而流鼻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關日華醫生就教路點樣撩鼻而唔傷及血管。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