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鼓勵反成要求 別令小朋友無法單純決定玩樂選擇
上星期,我與朋友一起去兒童主題餐廳。飽肚後,一起與小朋友到玩具區玩,小朋友拿起玩具鋼琴開始唱歌,朋友不斷在身邊讚賞:「嘩!你好叻呀!再彈多啲!」於是,小朋友繼續表演彈奏。後來,開始感覺疲累,想放下玩具鋼琴之際,朋友再說:「你做得好好呀!做咩停低?繼續啦!」小朋友因為媽媽的說話,再拿起玩具鋼琴,但表情有點勉強。
朋友細聲跟我說:「你快啲繼續讚我嗰仔啦,佢要多啲鼓勵。」聽罷,看着小朋友的表情,由開始時很雀躍,到現在感覺勉強,看着也感受到他的疲累,所以沒有理會朋友的要求。
解說:很多時父母與孩子玩樂時,都會透過鼓勵,想孩子多做讚賞的行為。但過於「鼓勵」對孩子反而構成壓力,變成要求。如上述情景,小朋友對玩具鋼琴感到興趣,於是會以不同方式摸索,表現興奮!但當大人讚賞的時候,有些小朋友會期望得到讚賞而繼續做大人鼓勵的行為,有時甚至會忽略自己需要及意願。小朋友便不能完全單純自主的決定玩樂選擇。
鼓勵父母於孩子玩樂時,盡量減少介入,讓孩子自主地投入玩樂過程,讓他們自主決定如何開始,如何進行,如何結束。孩子便能更投入,更能建立自主及自決能力。
(以上資料由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KaKa)授權分享
© 2022 Healthy Seed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7 day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10 day ago
-
利是為小朋友帶來長輩的愛與祝福,更是一個提升財務智商 (FQ),即理財能力的好機會。參考投委會的五大錦囊,讓小朋友在農曆年輕鬆玩學理財。16 day ago
-
大部分家長的教養模式大多是找出問題,然後面對及解決它;為了克服弱點求進步,就會勤加訓練與治療;遇上解決不了的困難,則會尋求專家的意見與介入。筆者在這裡分享另一種育兒理念:「強項為本」,意思是以發掘、發展及發揮孩子潛能,促進他們的自尊、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與生活滿意度為目標。而這些目標,是可陪伴孩子一生的「軟實力」。28 day ago
-
你的孩子可有出現非因身體不適而產生以下情況:容易發脾氣、愛哭、情緒起伏大、出現倒退行為、咬指甲、吮手指、「黐身」、抱怨肚子痛?上述的行為很容易被父母歸類為「扭計」,並視為行為問題,繼而從管教上進行修正,錯過從根本性找出行為表徵的背後成因。所以幼兒和成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面對從家庭及學校而衍生的壓力來源。以下從這兩大範疇作分析,以及提供解決方法給家長參考...29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