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健康|小朋友磨牙2大成因 是壓力還是心理問題?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晚發生,家長就要注意了,因為長期磨牙有機會影響牙齒健康、損害牙齒的琺瑯質,長遠甚至令面部咀嚼肌異常、影響顱面骨發育等。

磨牙的成因
引起磨牙的原因很多,中醫認為是為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心常有餘」引起,由於小兒身體臟腑生理功能尚未完善,易受外界之環境、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影響而產生不同轉變,一般常見的成因有:
1. 玩耍過度、情緒波動
由於幼兒為「純陽之體」,若日間玩耍過度,過於興奮、疲勞、情緒緊張或憤怒等等,都易導致肝陽偏盛,肝風內動引發短暫性的磨牙,此類幼兒亦多伴夜睡不寧、煩躁、惡夢等症狀。中醫將此類由於情緒波動、情緒不穩定引起的磨牙情況歸納為「心火亢盛」、「肝風內動」。成年人出現夜間磨牙,很多時是由心理或生活壓力引起,但小朋友天真無憂,一般而言,磨牙很少由壓力或心理病引起。
2. 飲食過量、脾胃積熱
另外一個較常見的小兒磨牙原因是脾胃積熱,中醫古藉《中醫臨証備要》中記載:「睡中上下齒磨切有聲,屬胃火偏旺。」這類小孩日常可能嗜吃零食及煎炸油膩的食物,或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導致消化不良而引致脾胃積熱過盛,熱盛動風,則令上下牙齒相互磨動發聲而成磨牙。除磨牙外,小兒多伴隨便秘,口臭,易生口瘡,小便黃赤等症狀。
食療湯水推介
1. 蓮子燈芯草清心湯
材料:蓮子30克、麥冬20克、燈芯草6克、瘦肉25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以上材料放進燉盅內,注入適量清水,隔水燉1.5小時,最後加入適量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安神、清心降火,適用於心火亢盛、煩躁及易情緒波動的幼兒

2. 山楂二芽消積飲
材料:山楂10克、炒麥芽15克、炒稻芽15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以上材料放進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轉文火煲30分鐘即可,代茶飲
功效:助消化、健脾胃,適用於胃口不佳、飲食積滯之幼兒
3. 麥冬沙參扁豆粥
材料:沙參10克,麥冬10克,炒扁豆15克,山藥10克 (即淮山),粳米5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沙參、麥冬下鍋,加水約2碗煮20分鐘,隔渣取藥汁,再將藥汁加入粳米、扁豆、山藥,煮成粥
功效:養陰生津、健脾益胃、清心安神,適用於脾胃氣虛及煩躁之幼兒
日常生活宜忌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飲食有節,多菜少肉,切忌暴飲暴食
2. 避免進食肥甘厚味食品例如糖果、朱古力、薯片等零食,或含添加劑或色素的食品
3. 保持心情愉快,穩定小兒的情緒,不要令其情緒大起大落、或過於激動
4. 睡前避免觀看刺電視、平板電腦或手機等發光屏幕,以防小兒過度興奮,影響睡眠質素

(康河中醫診所 劉潔瑩中醫師授權分享)
-
患有子宮腺肌症的孫慧雪近日公佈懷上2胎,鼓勵不少同樣想懷孕但受此病困擾的女士。究竟子宮腺肌症患者懷孕風險如何、又可以痊癒嗎?今次便找來婦產科醫生李閏婷為計劃懷孕的準媽媽解答以上問題!2 day ago
-
新的一年開始,大家知不知道廿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立春」,「立」指開始,「春」是生長和溫暖。「立春」寓意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結束,開始進入萬物生長和風和日麗的春季。在大自然界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萬物開始回復生機和生長的跡象。5 day ago
-
疫情下大家經歷生活改變,尤其小朋友面對學習環境轉變,不能與同學及朋友見面玩樂。雖然復常在即,但重新適應對小朋友反而會產生焦慮!今次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君訥就為家長分享如何管理小童情緒,如他們出現焦慮又可如何處理。9 day ago
-
俗稱「風疹」的蕁麻疹即中醫的「癮疹」。以皮膚局部或全身出現風團、瘙癢為特徵,時隱時現。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在短期內約一星期可痊癒,慢性則反復發作達數月甚至數年。 中醫認為風疹的發病根本是由於稟賦不耐,意思即是由先天或後天積漸而成的一種容易感受外邪或對食物過敏的體質傾向。每遇季節變換外邪侵襲;或因過食膏脂厚味、海產發物;又或遇上壓力精神緊張焦慮抑鬱,便易...24 day ago
-
家長最注重孩子生長問題,太矮或過肥,過瘦都會令父母大為緊張,就如剛為阿根廷贏得世界杯冠軍的美斯,童年時被確診患上「侏儒症」 - 生長激素缺乏症,需每晚注射生長激素。對於兒童生長問題,兒科專科醫生 – 徐梓筠醫生分享以下資訊。29 day ago
-
「冬至」即為一年之中黑夜時間最長、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中醫認為「冬至」是全年「至陰之日」,乃因應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的陽氣在「冬至」之日是全年最差的,而「冬至」之後陽氣會順應大自然而漸漸增加,許多重病患者會因為未能適應變化而加重病情;如能調理得宜亦可逐漸康復,所以會有「重病難過冬至節,過了冬至可延年」的說法。故在這陰陽轉換的節氣,固護陽氣以及進行補益尤為重要...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