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返全日學前做好準備!應對幼兒兩大壓力來源
你的孩子可有出現非因身體不適而產生以下情況:容易發脾氣、愛哭、情緒起伏大、出現倒退行為、咬指甲、吮手指、「黐身」、抱怨肚子痛?上述的行為很容易被父母歸類為「扭計」,並視為行為問題,繼而從管教上進行修正,錯過從根本性找出行為表徵的背後成因。所以幼兒和成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面對從家庭及學校而衍生的壓力來源。以下從這兩大範疇作分析,以及提供解決方法給家長參考。
家庭方面
生活氣氛
父母和睦共處,營造一種支持和融洽的氣氛,孩子自然可以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自由歡樂地探索及遊玩;相反父母嚴謹多規限,令他們好像生活在監獄般,規行矩步,為免減少犯錯的機會,自然會變得繃緊,將專注力維持在戒備狀態。
父母期望
孩子天性是需要在自主遊戲中探索及進行學習的。父母對幼兒學習上常錯誤地存有及早介入的想法,提早向精靈活潑的幼兒進行單向性的學習,要他們生吞中英文認字、數學運算,甚至背誦等。這種提早催谷式的學習,讓幼兒時刻面對「記不準」、「記不牢」的挫敗打擊,從而提前結束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
手足競爭
年幼的孩子,少不免與兄弟姊妹爭奪玩具,在吵鬧爭執中成長;也有極大部份的幼兒時刻活在別人將自己與兄弟姊妹比較下成長。所以父母要公平處理紛爭、妥善處理幼兒在比較下產生的嫉忌,將之化成正向的動力,減低幼兒因手足競爭而感到不安及焦慮。

幼稚園方面
教師態度
幼稚園老師對幼兒是否存有愛心、關心互動、鼓勵嘗試?在幼兒未能處理任務時,能否給予支持及陪伴?在沒有壓力下讓幼兒依據個人步伐逐一探索,展示出明白幼兒犯錯是尋找合適方法的必經途徑?父母需明白對年幼的孩子「嚴師出高徒」絕非良好教學策略。要平衡對焦慮型的幼兒,嚴肅的老師,只會令幼兒時刻戰戰兢兢,長期地緊張及焦慮,易生恐懼。
學習壓力
在幼兒的手部肌肉尚未發展成熟下,任何抄寫為主的功課,均會令幼兒產生挫折及自愧不如的自卑心理,過早的抄寫及背誦並非使幼兒贏在起跑線,而是提早讓他們以「失敗的我」自居,在不安的氣氛籠罩下成長。
處理幼兒壓力調適方法
陪伴
幼兒需要安全感,不批評,所以父母要全心全意陪伴幼兒,每天有15分鐘與幼兒共同玩樂,讓他們明白父母在他身邊,即使短暫在校分離,父母有固定陪伴的時間,能令幼兒感到心安。

自主遊戲
在安穩的環境下給予幼兒自主探索,放鬆地玩樂,讓幼兒用最符合他們成長及自然的方法,是令幼兒放鬆的最好靈丹妙藥。
支持、鼓勵及公正處事
父母或幼師需要建立一套待人處事的良方,讓幼兒感受到在被尊重、被愛下放心尋求指導,並明白老師們公正處理他們的委屈,當孩子們遇上不順心便能樂意主動尋找父母或老師的支援。
適度的壓力,當然可以發揮幼兒的潛能,但先設條件在於成人能營造關愛、體諒、陪伴、支持的成長環境,給予幼兒打造一個健康、快樂、共同面對及處理壓力的童年。

以上資料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王美玲提供
© 2022 Healthy Seed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1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5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5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6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