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儒症|醫生拆解矮小症成因 注射生長激素又有冇副作用?
家長最注重孩子生長問題,太矮或過肥,過瘦都會令父母大為緊張,就如剛為阿根廷贏得世界杯冠軍的美斯,童年時被確診患上「侏儒症」 - 生長激素缺乏症,需每晚注射生長激素。對於兒童生長問題,兒科專科醫生 – 徐梓筠醫生分享以下資訊。

問題1:什麼是生長激素缺乏症?
徐醫生:大腦的腦下垂體會分泌生長賀爾蒙,是兒童健康發育成長的重要成分。生長賀爾蒙在人生不同階段會持續調節多項生理和新陳代謝過程。
生長賀爾蒙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雖然並不常見。不過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身材矮小、骨質脆弱及運動能力不佳。根據研究數據,約每4,000至1萬人中,便有一人患有GHD而導致身材矮小。患上GHD的兒童臉部樣貌也可能與正常小朋友不同,而且身體脂肪偏高,肚子較肥胖。幸而智力並不會受影響 。
問題2:家長平常應如何觀察小朋友成長?
徐醫生:如果家長關心小朋友的身高,可以定期每4-6個月為小朋友度高。一般4-10歲青春期前的兒童,每年會增高4-6cm,如果家長發現子女比同齡小朋友矮小,或者生長速度比較媛慢,建議及早找兒科醫生檢查。
問題3:矮小症的成因是什麼?
徐醫生:一般可分為非病理性或病理性。非病理性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個人成熟較慢、發育遲緩和不明原因的矮小症。而病理性的原因包括:出世時體重過輕、營養不良、患有長期病如慢性腎病、還有基因或染色體變異、甚至是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不足或者生長激素缺乏等等。

問題4:可以如何治療? 注射生長激素?
徐醫生:矮小症的治療要視乎背後的原因。例如是因為營養不良/生活習慣不好、藥物,便要注意飲食均衡,休息和運動,另外看看是否可以調較藥物。如果是因為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不足,那麼把甲狀腺補回,生長便回復正常。如果是發現生長激素缺乏,接受生長激素後的身高增長,一般也有明顯的效果。
問題5:生長激素是什麼? 當中會有副作用嗎?
徐醫生:以用作治療的生長激素是合成的藥物,用於治療矮小症已有30多年歷史,它們的療效和副作用也有足夠的科學研究。有很少部份小孩會出現不良副作用,例如頭痛、關節痛、水腫、高血糖 等。有些可能會出現良性顱內高壓而引致頭痛和嘔吐的症狀。這些副作用一般在停止治療後便會消失。不過也有非常罕見但嚴重的情況,如股骨頭骨骺滑脫,那便需要手術治療. 不過總括而言,注射生長激素來治療矮小症一般也是安全的。
現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生長激素應用於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納綜合症、普威綜合症、SHOX 基因缺失造成的身材矮少,慢性腎衰竭而長得矮少的小朋友、以及不明原因矮小症和出身少於胎齡而長得較矮少的小朋友。但是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必須經過醫生的詳細評估,再決定是否適合治療。
問題6:如家長決定為小朋友注射生長激素,費用高嗎? 一般幾歲開始及結束?
徐醫生:生長激素治療所需的費用視乎小朋友所需的藥物劑量來決定。在合適的身材矮小的小朋友身上,生長激素在青春期前使用效果最佳,越早開始治療發揮的效果越好。至於治療要維持多少時間,通常醫生會建議孩子在青春期結束,即生長板閉合後便停止使用。
問題7:還有什麼治療方法?
徐醫生:儘管注射生長激素可以有機會幫助小朋友增高,但是也要同時確保兒童有均衡營養、適當運動和足夠休息。坊間流傳其他各式各樣的增高方法,例如增高奶粉、增高藥丸、甚至做手術增高。前者未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和確切的成效,後者存在各種的手術風險和後遺症。
個案分享:
偶然也會有一些青年人到來咨詢增高的妙法,最近遇上一位15歲的少年,身高157 cm (生長線3-10%),面上長了一些暗瘡,聲音有些低沉。由於父母的身材也不高大,遺傳身高中位數大約是166cm.。看看他以往的生長紀錄,他曾是一個出生少於胎齡的小朋友,一直的生長也在3-10%。臨床身體檢查沒有異樣,健康狀況理想。骨齡處於16歲的狀態。 這位青年和他的父母也很想青年接受生長激素治療,可是生長板已經處於將近閉合的狀態,在這情況下,生長激素治療的效果也不會理想。他們聽後也很失望。
這位少年的身高雖然不能夠達到166 cm,但是推算他的成年身高也能夠達到遺傳身高估計範圍之內。這個例子正要說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身高出現問題或者不理想,就要及早看醫生對症下藥。因為在這些適合的個案,生長激素的應用必須要在生長板閉合之前,否則便會錯過了這段「黃金時期」。
(文章由兒科專科醫生 – 徐梓筠醫生授權分享)
-
患有子宮腺肌症的孫慧雪近日公佈懷上2胎,鼓勵不少同樣想懷孕但受此病困擾的女士。究竟子宮腺肌症患者懷孕風險如何、又可以痊癒嗎?今次便找來婦產科醫生李閏婷為計劃懷孕的準媽媽解答以上問題!2 day ago
-
新的一年開始,大家知不知道廿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立春」,「立」指開始,「春」是生長和溫暖。「立春」寓意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結束,開始進入萬物生長和風和日麗的春季。在大自然界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萬物開始回復生機和生長的跡象。5 day ago
-
疫情下大家經歷生活改變,尤其小朋友面對學習環境轉變,不能與同學及朋友見面玩樂。雖然復常在即,但重新適應對小朋友反而會產生焦慮!今次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君訥就為家長分享如何管理小童情緒,如他們出現焦慮又可如何處理。9 day ago
-
俗稱「風疹」的蕁麻疹即中醫的「癮疹」。以皮膚局部或全身出現風團、瘙癢為特徵,時隱時現。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在短期內約一星期可痊癒,慢性則反復發作達數月甚至數年。 中醫認為風疹的發病根本是由於稟賦不耐,意思即是由先天或後天積漸而成的一種容易感受外邪或對食物過敏的體質傾向。每遇季節變換外邪侵襲;或因過食膏脂厚味、海產發物;又或遇上壓力精神緊張焦慮抑鬱,便易...24 day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1 month ago
-
「冬至」即為一年之中黑夜時間最長、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中醫認為「冬至」是全年「至陰之日」,乃因應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的陽氣在「冬至」之日是全年最差的,而「冬至」之後陽氣會順應大自然而漸漸增加,許多重病患者會因為未能適應變化而加重病情;如能調理得宜亦可逐漸康復,所以會有「重病難過冬至節,過了冬至可延年」的說法。故在這陰陽轉換的節氣,固護陽氣以及進行補益尤為重要...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