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委會話你知|小朋友利是錢應「上繳」?可按「財分三份」原則處理 訓練子女制定預算的習慣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
如代子女保管利是錢,可帶子女到銀行開立儲蓄戶口,把錢存入戶口,令他們明白存款到銀行可收到利息,藉此解釋儲蓄的好處,灌輸「複息效應」及累積財富的概念。同時父母是與他們一起管理財富,而不是沒收他們的利是錢。

學習分配利是錢
不過在情況許可下,父母可以將部分利是錢交給子女,其實金額多少並不是最重要,而是讓他們有真錢在手,學習按「財分三份」原則將利是錢分為儲蓄、分享、消費三個部分,訓練制定預算的習慣。
儲蓄:讓子女認識儲蓄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先將部分零用錢撥作儲蓄,透過儲蓄實現自己的目標。建議家長可讓子女由想買的東西如玩具或零食等小目標開始,訂立儲蓄期限,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去達到。
消費:扣除必要開支和儲蓄後,餘下零用錢可用來買東西。讓子女了解零用錢並非代表全部用來滿足消費慾,「需要」的項目可買,但只是「想要」的就要三思。
捐獻:培養子女的同理心,體諒別人的感受,可透過做義工或捐贈二手玩具等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亦可鼓勵孩子於利用錢中撥出部分作慈善捐款。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11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3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25 day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利是為小朋友帶來長輩的愛與祝福,更是一個提升財務智商 (FQ),即理財能力的好機會。參考投委會的五大錦囊,讓小朋友在農曆年輕鬆玩學理財。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