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冷靜區」非懲罰區 正確使用最快一分鐘就夠!
「冷靜區」策略是一種溫和、短暫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避免家長打鬧孩子。不過,不少家長忽略了冷靜區的重點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機會,並非用作懲罰孩子的。當家長着孩子在冷靜區進行「冷靜」和「反省」時,必須保持平穩的情緒,清楚地給予指示,並向孩子說明入冷靜區的原委。
勿以冷靜區作威脅
家長不應將冷靜區作為威脅孩子的地方,使孩子感到害怕,令冷靜區變得負面。冷靜過程中,家長宜故意忽視孩子,但視線可觀察孩子一舉一動。
當孩子能夠在冷靜區安靜下來,家長可以讚賞他們的安靜好行為:「你很乖,能夠安靜到了……」然後家長請孩子離開冷靜區,重新投入活動:「……好啦,現在你去收拾玩具,然後我們去餐廳食飯啦!」
過程中,家長應留意孩子的好行為,即時作出讚賞,毋須重提不當的行為,亦避免在此時說教,以免再刺激他們的情緒。
建議孩子冷靜時間
家長需注意使用冷靜區所適用的歲數和時間,冷靜區適用於一歲半至十歲的孩子,時間計算是以孩子在冷靜區哭鬧完畢起才開始計時!例如建議兩歲以下的孩子冷靜一分鐘,三至五歲的孩子可冷靜兩分鐘,六至十歲的孩子大約冷靜五分鐘便足夠了,短的冷靜時段往往比長的更為有效。
此外,家長可於冷靜區內放置計時器或沙漏,讓年幼的孩子可具體明白一分鐘有多久。而要有效地執行冷靜區,家長請先與孩子訂立規則及違規的後果,並在平時預先與孩子講解,說明家中這個地方的用處及執行的方法,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如何設置「冷靜區」
1. 於孩子活動範圍內,找一個安全、較少其他人或東西會騷擾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位置,例如面對牆壁、角落等,而家長能觀察到的冷靜區。
2. 如家庭空間有所限制,家長可折衷地做一些標記,例如椅套,將椅子背套着。於冷靜區實行冷靜和反省時,讓孩子坐在「冷靜椅子」上冷靜。
3. 如在室外實行冷靜區時,家長可讓孩子簡單的面對牆壁來冷靜,家長於旁邊等待孩子冷靜便可。

「冷靜區」使用秘訣
家長使用冷靜區時會遇上不少問題,例如因孩子嚎哭而心軟、因自己太忙要「腰斬」冷靜時間、孩子無法坐下冷靜、冷靜區反而令問題行為升級。家長想把冷靜要用得其所,可注意以下幾點:
1. 孩子不停哭鬧時,家長要堅持到底,不要心軟,給孩子多次嘗試,當他們適應後,家長便會看到成效。
2. 家長需留意冷靜時間只是兩、三分鐘,但孩子在區內期間不停哭鬧,需要冷靜下來才正式計算時間。
3. 孩子未必合作坐在椅子上冷靜,家長可站在孩子身後按着他們的肩膊讓他們安坐下來。
4. 使用冷靜區時,家長必須有足夠時間處理孩子問題,若家長當天時間不足,不應帶孩子到冷靜區,避免孩子坐在冷靜區中途,因時間不足帶孩子離場,影響日後處理問題的效果。
5. 若使用冷靜區後,孩子表現愈來愈差,家長便要檢視過程有否出現問題,從而作出改善。有需要時,可找專業人士協助。

總結
適當地運用冷靜區,能令家長及孩子冷靜地處理問題,避免因一時的情緒爆發而作出傷害的行為。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中心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姑娘(Rainbow)提供
© 2023 Healthy Seed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1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5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5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6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2 month ago